摘要:3年后,雖然骨折已經愈合,但由于右下肢變短,行走跛行,而且關節炎的出現和螺釘的后退,導致關節活動出現障礙,疼痛也很明顯,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人體共有206塊骨骼,其中的任何一塊都可能發生骨折,但是,唯有股骨頸骨折是恢復時間最長的一種。這是什么原因呢,首先,由于股骨頭表面都是軟骨,所有的血管都是沿著股骨頸的表面進入股骨頭的,比較細,一旦股骨頸骨折移位,就很容易損傷供應股骨頭的小動脈,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;其次,股骨頸比較細,而人體在行走活動時,股骨頭需要承受2倍以上的體重壓力,因此在骨折沒有牢固愈合之前是無法正常活動的。
那么,股骨頸骨折以后,最佳治療方法是什么呢?對于60歲以下的患者,由于身體較好,愈合能力強,一般都建議手法復位內固定,只要有滿意復位,大多數內固定方法均可獲得滿意的愈合率,其缺點就是恢復期較長,需要拄雙拐到股骨頸完全愈合,少數發生股骨頭壞死的,可以再做人工關節置換;60歲以上,GardenⅢ、Ⅳ型骨折移位明顯,身體條件好,愿意早期下地活動的,可以做人工關節置換,術后幾天就可以下地活動。
下面是一個股骨頸骨折做內固定治療后出現繼發骨關節炎的病例。男性,56歲,由于外傷導致股骨頸骨折,移位也比較明顯,當時在別的醫院做了骨折復位、空心釘內固定。
然而,術后恢復并不順利,股骨頸骨吸收、短縮,下肢變短,幾個月都需要拄拐,不能負重。
3年后,雖然骨折已經愈合,但由于右下肢變短,行走跛行,而且關節炎的出現和螺釘的后退,導致關節活動出現障礙,疼痛也很明顯,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受到很大的影響。
最后,患者來到我院,一次性做了取出內固定+人工全髖關節置換,手術中發現,股骨頸雖然已經愈合,但是股骨頭還是有缺血表現,軟骨有明顯的退變、碎裂,股骨頭和髖臼邊緣都有骨贅增生。手術很成功,術后雙下肢長度恢復正常,也無明顯的疼痛,3天就開始下地行走鍛煉了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
留言列表